简介

刑侦笔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4章(2/3)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页

这些事实让重案组之中所有的人都陷入了沉默,现在想来,覃永辰可能并不是独身一人,他和米舒还有张小才仅仅是在前台的演员,而他们的身后,很可能还站着一个人。

那么那个人是和救走傅云初的是同一个或者是同一批人吗?

苏回仰面躺在沙发上,凝神思索,他的眼睫轻轻眨动,合上眼睛的时候一片黑暗,睁开时,光亮映入眼中,世界好像就在黑白之间缓慢切换着。

那些数字,理论,推断,概念,一个一个在他的脑海之中翻腾闪过。

然后他想到了覃永辰最后和他说的那句话,他的老朋友,会是谁呢?

苏回忽然轻声说:“我想到了那个永恒的论题。连环杀手是先天的,还是后天形成的……”

陆俊迟问:“那你的观点是什么呢?”

苏回看向他道:“我认为连环杀手不可制造,但可以引导。”

目前的主流理论和研究认为,连环杀手是不可后天制造的,一个人,被逼迫之后可能会伤人,可能会做出犯罪行为,但是普通的犯罪和连环杀手之间一定隔着一道天谴鸿沟。

那些普通的人们,就算是杀再多的人,他也一定是无法从中取得乐趣,进化成连环杀手的。

只有那些先天就有一些缺憾,有童年创伤经历,天性弑杀的人,才会步步深陷。

可是,一个正常普通的人类,要怎么样才能够变成一个连环杀手?

没有人能够给出这个问题的标准答案。

心理学是一个特殊的学科,也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它和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它的研究对象是我们每一个人。人类的直觉,认知,行为,思维,情绪,性格,人际关系,社会关系等,有很多问题和成因值得深入思考和研究。

可是心理学和诸多的自然学科完全不同。

心理学虽然兼顾理论性和应用性,却不能靠着试验和推论得出结论。

为了探索人类心理的奥秘,打开未知的大门,心理学家曾经进行过诸多尝试,也做过很多试验。

特别是在法律和道德观念还没有那么健全的过去。

其中很多心理学的实验是残忍的,有争议性的。

比较有名的比如米尔格伦服从实验,格赛尔双生子实验,以及备受争议和质疑的斯坦福监狱实验,还有约翰曼尼进行的性别认知试验。

因为这些试验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很多试验的参与者一生都受到影响,甚至很多试验都以悲剧收场,所以关于人类心理研究的试验逐渐被叫停。

在犯罪心理方向,研究者们更加无法进行试验,只能对已知的案例进行研究,探讨和总结。

苏回在多年以前,发表过一篇关于现代连环杀手成因的分析论文,他认为连环杀手的产生是和周边环境的引导密不可分的。

苏回在论文之中论述了连环凶手在所有凶案之中的占比,引用了各国的案例,说明一些关键人物的引导可能会对连环杀手产生影响。

那些关键人物有的是那些连环杀手的师长,有的是父母,有的是亲朋,有的是伴侣,这些亲近关系的人非但没有遏制连环杀手的成长,反而因为一些纵容,鼓励,示范,引导,谩骂促使了连环杀手的进化。

比如撒旦杀手理查德的堂哥,经常会用战场上的图片给理查德看,甚至当着他的面杀死了自己新婚不久的妻子;第一杀人狂卢卡斯的母亲,当着他的面和男客人发生关系,还有一次开枪打中了对方;艾德曼的母亲不停地谩骂他,并且把他关在地下室……

他在论文的最后指出,在浮躁的现代社会之中,巨大的生活压力,连通的网络,把人们构建成了一张网。

以前,那些连环杀手是一个一个的个体。

但是现在,那些心理患有疾病,天生危险之人,那些层出不穷的虐待动物的群,那些对连环杀手非但不恐惧,还感到崇拜羡慕的疯子们……

互联网像是在给连环杀手潜质人群提供着天然的温床,还通过网线让那些怪物连通在了一起。

苏回在论文之中研究呼吁需要对网络上的潜在犯罪分子进行监控,追踪甚至进行正面引导,警惕有人对此进行利用。

事到如今,他忽然想到了那篇文章。

有没有可能存在一个人,他在通过网络和各种渠道关注着,寻找着那些罪犯,那些天生暴力的人?

他在从中进行筛选,搭建关系,然后对那些杀手暗中联络,甚至进行控制。

如果把一个有进化潜质的连环杀手选作目标,给他经济支持,对他的行为进行诱导,鼓励,从而促进他的进化,加速他成为连环杀手的进程,这样是否可行?……

比如说覃永辰,他之前已经在他的行为上以及言行上显现出了反社会人格。那是否可以加入引导,促使他的进化?

如果真的存在这种可能性,那个人会是什么时候加入进来的呢?

是在他的这种人格倾向出现之前?

还是说,这些情绪都是在被别人引导之后的结果?

苏回细细深想下去,感觉自己的思维像是被荆棘困住了脚步,他的头忽然传来一阵剧痛,是从脑部中心传出。苏回不敢再去想那些问题,他生生控制住了,把自己抽离出来:“也许是我想多了。”

可能整个推理的方向就是错误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