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咸鱼被逼考科举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093三合一(3/5)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页

当然,依岐州刺史的本心来说,他原本是不想管这件闲事的。左右和离都已经判了,方氏既然赶把王家往死里得罪,也该想到后果。岐州刺史也因方氏丢了大脸,从他上奏折用贞节牌坊试探昭宁帝的事来看,这位本来也不是什么聪明人,年纪大了,不想为旁人多费一点多余的心思。

虞衡派的护卫来的正好,给岐州刺史带来了压力。国公府的名号还是十分好用的,虞衡还是第一次以势压人,但不得不说,对于王家而言,这一招十分管用。

岐州刺史在岐州经营多年,势力颇深,又是一州刺史,他真要管什么事,其他人想和他对着干,也有些难度。

同为官员还能有来有回斗一斗,但王家现在勉强只能算是家中富庶的望族,祖上出了进士攒下的名望,现在还活着的后辈中,有功名在身的,只有王循一人,还是个秀才,连举人都算不上。

这样的人家,欺负一般百姓,打压无依无靠的方氏确实轻而易举,但同样的,岐州刺史想要打压他们,也就是动动嘴的事。

更何况,这世上,从来都是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方氏在与王家对簿公堂要求和离时就已经做好了赴死的准备,她在公堂上发的毒誓都是肺腑之言,宁愿死无葬身之地都不想背着王家妇的称号。如今她成功与王家撕扯开来,心愿已了,就算立马死去,也能瞑目。不过王家离开公堂后就陷入了内斗之中,方氏便借此机会,为自己立了女户后便着手生计之事,从王家拿回来的嫁妆只剩两成,置办了宅子后也没剩多少,方氏想了想,先是为了避风头,就接了浆洗衣裳的活,而后看王家腾不出手来找她麻烦,方氏的心思又活了不少,将剩下的银子算了算,拿了一半出来,自己做蒸饼馒头,弄了个小摊。

她心思也活泛,头一天没摆摊,而是带着一面牌匾和一些自己做的蒸饼饺子,请了一个舞狮队,敲锣打鼓地送进了衙门,说是感谢青天大老爷替她做主。

百姓们就爱看热闹,这种青天大老爷为百姓申冤,被救的可怜人给知恩图报给青天大老爷送牌匾之事,他们就只在戏台子上看过,今天倒是开眼了,亲眼见证了戏文里的东西。

对于官府来说,这也是一桩大好事,传出去也有面子,当官的,要的不就是为民做主的名声吗?

哪怕是对方氏有些意见的岐州刺史,都觉得她这事儿办得实在漂亮。方氏也敞亮,热情地将自己做的东西给每个人都发了一份,衙役师爷等一个都没缺着,面上满是感激,欠身道:“多谢官爷们为民妇做主,民妇身无长物,待字闺中时跟着厨房掌勺学了点手艺,日后打算摆个摊糊口,先将这些送来给官爷们尝尝,以示民妇微薄的谢意。”

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妇人一脸恳切感激向众人致谢,一般人肯定也得心软几分。岐州刺史倒没什么感觉,年轻些的衙役们则有些不好意思,高兴之余便都暗下决定,等会儿送方氏离开时,打听一下她的摊子摆在哪里,到时候他们也能去捧捧场。人家年纪一大把,又在王家过了几十年苦日子,他们这帮青壮,总不能还占人家老人家的便宜吧?

见了衙役们这般不自在的神情,方氏嘴角微微一翘,便知自己的目的达到了。果不其然,方氏离开时,出于对她做的这件漂亮事的肯定,岐州刺史便让一位衙役送了她一程,那衙役正是个刚进来不久的愣头青,嫉恶如仇热血未凉,仔细问了方氏多久出摊,在哪儿摆摊后,便将这消息告诉了同僚。到了方氏出摊那一日,前来照顾她生意的衙役们就有好几个,倒是唬了旁人一跳。

正好王老夫人的病情也稳定了下来,王家人正想给方氏找点不痛快呢,就见她和衙役们相谈甚欢,一时间也摸不准刺史大人到底是何意思,不敢轻举妄动,只能选择再观望几日。

这一观望,就等来了虞衡派来的护卫。

岐州刺史先前不插手这事儿,护卫将虞衡的话一转告,岐州刺史便麻溜地敲打了一番王家老二,让他好好管好自己那一亩三分地,别想着再作妖。

有了刺史的敲打,王家人哪还敢打什么歪主意,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方氏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自己憋气。

王老夫人的病情好不容易有所好转,听了这个消息后又晕了过去。王老夫人这样执拗阴狠的人,是绝对不会想让方氏好过的,奈何她的儿子孙子都不听她的,她现在也病得下不来床,不能亲自去找方氏的麻烦,整个人愈发暴躁了起来。

怒急攻心,又憋闷暴躁,王老夫人是个气性大的,一直看不开,竟是这样硬生生地将自己给气死了。

方氏得闻后,在自己的宅子里仰天长笑,只说是老天有眼。

当然,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虞衡的护卫到岐州时,见方氏这么大的年纪竟然还能立起来门户,也很是震惊,回京后向虞衡交差时,难免多提了几句。

听得虞衡更为感慨:这样的人物,心性坚定目标明确,还有极强的行动力,若不是生在这样一个时代,该有多耀眼。他先前的担心,竟是多余了,方氏只凭自己的本事,都能让自己过得很好。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