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陛下他总是假正经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桑葚(1/5)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页

谢偃与卢氏一唱一和, 就将该说的话都说了, 众人眼见这一场惊变, 又见此事未曾蔓延, 便就地解决, 心下不禁有些生寒。

延平郡公与许国公几人是怎么筹谋的?

有没有其余人, 也参与到这场谋划之中?

他们连另立新君这样的话都说出来了, 可见的确是有了乱臣之心,虽然现在那几家业已伏诛,但谁知道此事会牵扯到谁?

最要命的是, 他们选定出的新君是谁,同自家有没有关系?

没有的话,当然是最好, 但若是有……

再过些许时辰, 那几个人怕就要上路了,安知不是自家的前车之鉴。

这一场喜宴, 女婢们呈上的膳食再精美可口, 到了宾客嘴里, 怕也是五味俱全。

今日之事, 逆贼虽有不轨之心, 却也没能逃脱天子耳目, 故而才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伏诛,再看谢家人的反应,想必也是知道的。

如此一想, 宾客们看向谢家的目光, 便复杂起来,更深深后悔,方才延平郡公与许国公发难时,自己为什么没有主动站出来厉声呵斥那两个逆贼。

——想也知道,今日之事,必然会一丝不错的传到皇帝耳朵里。

不过转念一想,方才那一场认人的大戏,在场之人,大多不都是站在谢家这边儿的吗?

也还可以告慰了。

唯一抓住机会,怒斥了延平郡公与许国公的户部尚书觉得自己厉害坏了,走回厅堂的时候,腰杆儿都比素日挺,下巴抬得老高。

谢偃瞧见这一幕,心中失笑,倒不是觉得户部尚书得志猖狂,而是觉得这位老大人性情可爱。

他与谢令没有开口,是因为知道那几人成不了气候,但户部尚书可不知道,当时他说那几句话,的确是冒着被逆贼所杀的危险,也的确值得敬重。

谢偃还记得丁家有个小女儿,年岁与谢令的次子相当,暗地里想着叫人去说和看,是不是能结个亲。

谢庄年岁不小,但也不算太大,距离娶妻还有几年,倒是不必太急,大可以徐徐图之。

……

延平郡公、许国公、忠武将军等人意图谋逆,当日便被满门抄斩,几百口人一道押解到菜市口,身上的华服都不曾褪去,便要做刀下鬼,着实惹人唏嘘。

延平郡公已经被剥去郡公袍服,许国公也是一样,二人面色惨白,神情呆滞,听着女眷们凄惨的痛苦声,摇摇晃晃的上了断头台。

徐夫人今日原本是在家中等待好消息的,为此连早膳都不曾用,便去小佛堂祈求上天保佑,哪知等来的不是意气风发的丈夫,而是前来收押家眷的禁军。

她是徐家的主母,长房夫人,忠武将军底下还有几个弟弟,已然成家立业,却还没有分出去,禁军到后,便一道押起来,暂且关到了京兆尹的牢房。

徐夫人生于高门,长于富贵,哪里见过这等阵仗,被人扣押住的时候,脸上已然失了血色,等被衙役推进那间又脏又乱的牢房时,更是惊慌失措,泪流不已。

造反这样大的事情被翻出来,想也知道是掉脑袋的,而且掉的不是一家人的脑袋,连娘家都会被连累。

徐夫人神情呆滞,忽然笑了一声,那声音苦涩,隐约哀恸:

她曾经以为,元娘的妹妹嫁入谢家,会给自家招祸,甚至想过要叫儿子将元娘休弃,却不想到最后,真正为娘家招祸的人却是她自己。

方才被扣押的时候,徐夫人并未见到元娘,现下她想到此处,禁不住在那满心的苦涩不甘之中,生出些微的好笑:

报应来的这么快,还真是讽刺。

上天似乎是听到了她的心声,想到元娘,元娘便出现在了她的面前。

被她搀扶着的,是个年轻英俊的郎君,定睛一瞧,不是别人,正是陈志。

徐夫人双目圆睁,大喜过望,看也不看元娘,便欣喜道:“二郎?!你无事吗?是不是事成了?快救娘出去!快啊!”

她手上并未套上枷锁,轻而易举的就从栅栏中伸出,常年养尊处优的一双手,即便是上了年纪,也仍洁白如玉,同这间脏乱且带着汗臭气的牢房格格不入。

徐志目光哀伤的看着她,看着这个尽管糊涂、却孕育了自己,将自己教养长大的女人。

心中情绪杂乱,正如波涛起伏,一时之间,他竟不知应该如何开口,顿了半晌,方才将声音放柔,徐徐道:“阿娘,阿爹事败,已然被擒了。协同他人谋逆,这罪过太大,谁也救不得他。”

徐夫人眼底的光芒熄灭了,伴随着那希冀的消失,她整个人似乎都染上了一层灰,丢了魂儿似的,语调似哭似笑:“救不得了,救不得了……”

“阿娘,阿爹怎么会有那样大逆不道的想法?这原就是不应该的,”徐志心中有些忐忑,深吸口气,柔声道:“我不能眼见他犯这种错,所以……”

他合上眼,鼓起勇气道:“我向武统领揭发了此事。”

徐夫人脸上闪过一抹惊骇,她难以置信道:“你说什么?”

“我说,是我向武统领揭发了此事。”徐志定下心来,徐徐劝道:“后来我才知道,陛下其实早就察觉到了异常,即便我不揭发,也不会成功的……”

后面的话,徐夫人已经听不到了,她只记得一件事:

她的儿子揭发了她的丈夫,害死了她的丈夫,也即将要害死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页